查看原文
其他

蒙曼:高骈《山亭夏日》

蒙曼 丁中广祥 2021-09-05

【往期回读】

蒋勋细说红楼梦 | 合集80回全

蒋勋新说红楼梦 | 合集120回全

蒋勋这一代 | 合集7集全

蒋勋为你读诗 | 合集40集全

重要声明



本文素材综合整理于网络。图文分享仅供交流,版权归原作者及出处所有,如涉版权,请联系我删除,谢谢!更多精品资源,可联系我微信jddzzgx 




腹有诗书气自华,最是书香能致远。

她,是我国著名的文化学者,中央民族大学教授,博士生导师。


她,温和亲切,从容平和,知性优雅。


从2007年开始,她五上《百家讲坛》,讲授《武则天》《太平公主》《大隋风云》等内容;先后担任《汉字拼写大会》《中国成语大会》《中国诗词大会》等节目的点评嘉宾。


她引用诗歌时信手拈来,叙述历史时引人入胜,讲解人文时,随口串联的小故事更是风趣幽默,让人欲罢不能。


比如她说:元稹虽然写出了“曾经沧海难为水”,却是“历史上著名的一个深情但不专情的人”。这些趣味小知识,常常让人听得意犹未尽,希望她能再多讲一些。


作为点评嘉宾,她妙语连珠、旁征博引,在她的讲述之下,这些的历史文化知识,仿佛自带好玩有趣的属性,让人无限向往。


她以独到见解与妙语巧思,成为众人心中的“女神学者”。


有人说,在她面前,所有问题都不是问题。而她则云淡风轻地说,“求知”才是一切问题的答案。



今天是夏至,跟大家分享一首武将写出来的夏日风景诗,高骈的《山亭夏日》:


绿树阴浓夏日长,楼台倒影入池塘。

水晶帘动微风起,满架蔷薇一院香。


为什么非要强调是武将写的诗呢?因为传统来说,写诗本来是文人、雅士嘛,武将只要弓马娴熟、熟读兵法、“会弯弓雕如满月,西北望,射天狼”就可以了,完全可以不会写诗,也不需要写诗。但是呢,话又说回来,中国一直有文官政治的传统,文人势力大,就算是武将也希望能做一个儒将,能够提得起笔来,所以威风凛凛如岳飞也要靠《满江红》来增色,这是一个文化传统。还有,有些武将虽然没念过几天书,但就是天分好,出口成章。就像红楼梦里的王熙凤吧,本来大字不识嘛,看到大观园里姑娘们结诗社、在“芦雪庵”咏雪、联句,也非要凑热闹,给姑娘们起个头儿。那她是怎么起的呢?她说呀,“一夜北风紧”。这句话起得真不错呀,按照大观园里姑娘们的评价,说“这句虽粗,不见底下的,这正是会作诗的写法”啊。


其实不光王熙凤有这个天分,很多武将也有。比方说这首《山亭夏日》的作者高骈的爷爷叫高崇文,他就会写诗。高崇文是幽州人嘛,从小打仗、目不识丁,唐德宗的时候,要任命他当长武城的都知兵马使,就因为他不认字,所以干脆不颁发委任状,让宦官直接宣口敕任命。后来他从叛军手里收复了四川,按照规矩应该留在当地当官儿啊。可是呢,他嫌当地方官太复杂,还要看文书,就一而再、再而三地给皇帝上书,要求改派边疆,再过一过打仗的瘾,真是不改军人本色呀。可是呢,就这么一个半文盲,有一次也是下雪,他手下的文书们都凑在一块儿写诗啊,他听了听,觉得有趣儿,就对这些文人讲,我是一介武夫啊,但今天呢,也想写一首,那他是怎么写的呢?他这样写啊,“崇文崇武不崇文,提戈出塞号将军。那个骹儿射落雁,白毛空里雪纷纷”。这诗写得非常通俗,就一个词大家可能不太理解,什么叫“骹儿”啊?其实所谓“骹儿”啊,就是幽州的一句土话,其实也是一句黑话,就是健儿的意思、勇士。那这首诗怎么理解呢?他说我虽然叫高崇文,可是我只崇尚武功,一点也不崇尚文辞。如今我提戈出塞,当了将军了,那我手下的健儿厉害呀,是哪个健儿把大雁射下来了,你看那漫天的大雪像不像纷纷落下的白色雁翎啊。


写得有意思吧?自古咏雪,有各种各样的比法啊,比方说谢道韫讲 “未若柳絮因风起”;岑参讲“千树万树梨花开”;李白说什么呀?“燕山雪花大如席”。那高崇文怎么比呢?他把雪花比喻成了大雁的白色翎毛,这个比喻真有武将的风采,所以他周围那么多文人咏雪,但都没有留下来,偏偏留下来了高崇文这一首,这就是有生活,还有天分。那高崇文是个武将,到了孙子高骈这辈儿还是武将,曾经建立过收复交趾的大功,而且高骈也是诗人,诗写得比爷爷还好,其中最好的一首就是这《山亭夏日》。怎么好呢?先看第一句:


绿树阴浓夏日长


那可能有人会说了,这句话不就是说夏天树木茂盛,天还比较长,这没什么精彩之处啊,这就是事实描写呀,这可不尽然。什么叫“绿树阴浓”啊?这不光是说树木繁茂,还点出了写诗的时间,什么时间?正中午。为什么是正中午啊?因为所谓“阴浓”不仅仅是说树枝多、树叶密,还指树荫的颜色特别得深,那什么时候树荫的颜色最深呢?就是正中午太阳直射的时候。这时候也是天最热的时候,所以大家都不在外头活动了,都回到屋子里去歇晌。那夏天本来天就长,再加上不做事就显得天尤其长。


咱们还拿《红楼梦》来举例子,《红楼梦》第三十回,讲贾宝玉给王夫人的丫头金钏儿吃“香雪润金丹”,王夫人反说丫头勾引小爷,那不就是因为夏日天长,大家都睡午觉,贾宝玉找不到人跟他玩儿,才闯下的祸嘛。那贾宝玉闯了祸,赶紧逃回大观园,看到的是什么景致啊?《红楼梦》的原文写的就是“赤日当空,树荫匝地,满耳蝉声,竟无人语”。想想看,《红楼梦》这一大段情景描写,不正是“绿树荫浓夏日长”嘛。所以别看这句话显得很平淡,但是观察生活真细致,感受力真强,一下子就把夏日中午的热、夏日天的长都给写活了。那再看第二句:


楼台倒影入池塘


夏天最热的时候,一丝风都没有,树是静的、人是静的、水也是静的。诗题不是《山亭夏日》嘛,亭子就建在水边儿,因为静水无波,所以楼台的倒影映在水里清清楚楚,一动不动,就好像楼台就在水里头一样。这个“入”字多漂亮啊,不是“楼台倒影映池塘”,而是“楼台倒影入池塘”。让我们都觉得呀,这水里的楼台和地面上的楼台,真不知何者为幻、何者为真呢。那夏日天长、静水无波,静有静的美,可是呢,光有静态,还是太单调了,缺乏变幻。怎么办呢?看第三句:


水晶帘动微风起


就在这一片安宁、一片寂静之中,变化出现了,一丝微风吹起。那既然是微风,诗人是怎么知道的呢?他其实不是自己感觉到了,而是看到“水晶帘”动了。什么是“水晶帘”呢?是不是指山亭上悬挂的珠帘呢?这样理解当然也不是不可以,但是我们讲,诗人刚才是站在水边看“楼台倒影入池塘”哪,所以这“水晶帘”,更像是指晶莹透明的水面。本来水面是一动不动的,所以倒映在水中的楼台才显得那么逼真,可是现在呢,忽然之间水面出现了粼粼波光,这就仿佛“水晶帘”动起来了,而且那水里的楼台也随之动了起来。这个时候诗人才恍然大悟,原来起风了呀,这不就是“水晶帘动微风起”嘛。


夏日正午的微风本来难以察觉,可是呢,诗人借助水波的变化察觉到了,这是通过视觉来写风,写得多微妙啊!那第三句是看见风了,最后一句——第四句怎么写?第四句诗人又闻见了,怎么闻见的呢?


满架蔷薇一院香


山亭的边上一定是种了满架的蔷薇花啊,蔷薇跟荷花一样,都是夏天的标志性花朵。那无风的时候,蔷薇的花香似乎都被空气给锁住了。可是呢,这一阵风来,虽然人还没有能够感觉到,但是蔷薇的花香,已经被吹过来了。一下子整个小院都满是沁人心脾的花朵香气,这是多么美妙的场景啊!“满架蔷薇一院香”,这不是闻到的风吗?先用视觉来表现风,再用嗅觉来表现风,把一丝不易察觉的微风表现的如此细腻,如此动人。谁能料到,这是出自一个戎马倥偬的武将之手呢?


那整首诗看下来,绿树荫浓、楼台倒影、池塘水波、蔷薇满架,这是多美的静物画啊!可是呢,静中有动啊,一阵风来水晶帘动,满院花香,让人觉得又清凉、又陶醉,真可谓“夏日之乐,何乐如之”啊,就算放在文人诗里也绝不逊色。


参阅:山亭夏日   大唐诗人杜甫   唐之韵

: .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,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,轻点两下取消在看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